Ⅳ类高峰学科“岛屿大气与生态”聂明研究团队揭示未受保护的碳主导了过去20年土壤碳的增加

2025-03-06阅:14

土壤有机碳(SOC)作为调节地球气候的重要因子,其储量的时空动态直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进程。研究表明,过去50年全球SOC储量呈上升趋势,这一发现为通过生态系统途径实现"碳中和"提供了科学依据。SOC主要由颗粒态有机碳(POC)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组成,二者分别被认为是"未受保护"和"受保护"的有机碳组分,在形成机制、功能及周转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然而,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这两类有机碳储量的时间变化规律尚不明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动态趋势尤其缺乏系统性研究,严重制约了对土壤碳库储量和稳定性的准确评估。


针对这一科学问题,复旦大学 / 崇明生态研究院(IV类高峰学科“岛屿大气与生态”)聂明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以“Unprotected carbon dominates decadal soil carbon increase”为题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未受保护的碳组分主导了过去20年土壤碳库的增加。

作者通过中国知网、Google Scholar检索已发表研究论文,并整合来自欧洲土壤数据中心、澳大利亚国家土壤碳研究计划等在线数据库的数据,汇编成全球POC和MAOC碳组分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2000-2022年间从六大洲采集的森林、草地和农田土壤样本数据,共计7219条(图1)。为确保数据可比性,该数据集仅纳入通过物理分组方法测得的土壤组分数据。

图1  2000 年至 2022 年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

主要结果

研究表明,研究表明,2000年至2022年间,全球土壤POC增加了21.8%,而MAOC减少了5.3%,这使得全球总有机碳库储量净增11.0%,POC/MAOC比值上升29.1%。


与未受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相比,人工林、放牧草地及采用重度放牧和传统耕作等管理措施的农田中SOC含量出现下降,这主要源于POC的快速减少。


研究发现,全球SOC的增加主要由POC驱动。然而,土壤POC组分由于缺乏矿物保护,易受气候变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也警示近二十年间土壤碳库稳定性下降。因此,提升SOC储量、维持土壤碳汇功能需要制定以保护POC为核心的针对性策略。

图2 2000年至2022年森林和草原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

图3 2000年至2022年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

图4  不同土地类型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在十年时间尺度上的时间变化


复旦大学博士后刘铭龙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复旦大学 / 崇明生态研究院(IV类高峰学科“岛屿大气与生态”)聂明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论文合作者包括复旦大学郑诗璐博士,刘佳佳教授,李金全研究员,方长明教授,李博教授,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Elise Pendall教授和英国阿伯丁大学Pete Smith教授。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图文、来源 | IV类高峰学科“岛屿大气与生态”聂明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