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全球共识,探索地方智慧——城区本科生赴崇明开展野外实习
2020年11月8日,在孔翔教授的带领下,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组织选修《全球化下地方发展前沿讲座》的本科生前往上海市崇明岛进行野外实习。《全球化下的地方发展前沿讲座》旨在立足全球化发展视野,关注全球化下不同要素流动对地方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理解全球化下地方发展的问题和可能路径。崇明岛的目标是建设成为世界级生态岛,要运用“中国智慧”,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新路,为上海市为上海生态文明建设和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做出重要贡献。
本次实习,主要参观了崇明规划展示馆、崇明生态科技馆、崇明生态研究院能源楼和瀛东村等地,旨在让修读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在崇明生态文明的地方实践中感受全球化对地方发展的影响以及地方在开放背景下谋求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规划路径。
崇明世界级生态岛规划建设的“中国智慧”
实习的第一站,师生来到崇明规划展示馆。结合数字视频、工作人员的介绍,实习师生了解了崇明发展的历史过程、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规划,在崇明区2035总体规划明确指出把崇明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引领示范作用的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具有“中国元素”、“江南韵味”、“海岛特色”的生态岛。
孔翔教授引导实习学生着重思考三方面问题:一是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规划哪些体现了全球化的影响,哪些又体现了地方的作用;二是在生态岛建设中如何协调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这其中正包含着规划在多目标之间寻求平衡的智慧;三是崇明要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在同学们的想象中应该是怎样的图景,可能面临哪些关键性难题。
实习学生参观崇明规划展示馆,了解崇明岛总体规划
孔翔教授为学生讲解,引导学生思考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实习师生重温了展馆内的信息,进一步认识到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并不是简单地照搬西方生态建设的老路,而是在吸取全球化带来的有效技术和信息,运用“中国智慧”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模范案例,成为创新人类生活方式的“梦想家园”。
“生态+科技”营造“绿水青山”的美好生活
实习的第二站,师生走进了崇明生态科技馆。在讲解员介绍下,实习师生通过参观、动手操作、共同讨论等方式,了解了技术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如何将“绿水青山”有效地转化为“金山银山”。十九届五中全会报告指出:“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崇明岛的“生态+科技”发展正是提供了典型范例。同时,实习学生还了解到崇明岛通过实施“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生态+城镇”、“生态+治理”多元驱动,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在休闲旅游、设施农业、湿地保护、工业发展、智能电网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实习学生参观生态科技馆
下一站,实习师生来到崇明生态研究院能源楼,在孟石芳老师等的带领和解说下,师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生态岛建设的认识。在能源楼,学生们感受到太阳辐射是如何被用于自然采光和建筑采暖,路边不起眼的石子有如何服务于雨水的收集再利用,丰富的风力资源如何被转化为电能,垃圾分类又如何更为高效、细致,尤其是能源楼大厅将大气质量、气温、地表水、咸潮入侵等的实时监测情况集成显示的智能大屏,更让同学们感受到大学在生态岛建设中的独特价值。
实习师生在能源楼观看崇明生态研究院视频
实习师生在崇明生态研究院能源楼合影
“生态+旅游”助理决胜全面小康
实习师生参观瀛东村村史馆,了解“沧海变桑田”的致富小康路
在参观村史馆后,实习师生进入瀛东村进行游览体验。孔翔老师从专业角度对瀛东生态示范村发展的地理条件和人地关系的解读,帮助同学们从学理角度加深了对瀛东村的认识。今天的瀛东村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令人向往的诗意的体验,还为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生态+旅游”是瀛东村奔向全面小康的富裕之路,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典范,也是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真实写照。
本次崇明岛实习顺利完成了课程教学目标,有助于帮助修读学生进一步理解对“全球化下的地方发展”学习和研究的重要价值,进一步提升了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分析和运用能力。与此同时,本次实习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建设之中,让修读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路径,以及体会到在“两个百年目标”的重要交汇期,以生态指引、创新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新路的重要意义。参与实习的同学纷纷表示,实习的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收获颇丰,也有了更强的学习动力。
来源 | 华师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