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 | 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系统体检报告“出炉” 多专业学者共同完成

2020-11-23阅:601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20日电 (记者  陈静)“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现了全覆盖,土壤环境质量优于上海全市平均水平,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3天,崇明绿色食品认证率达80%以上……”记者20日获悉,一份全面系统的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系统体检报告正式“出炉”。 

华东师范大学崇明生态研究院发布了《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绿皮书2020》(简称:绿皮书),绿皮书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联合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地理、生态、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家学者,16个研究团队历时4年,通过对崇明生态岛建设的系统研究汇结而成。 

绿皮书指出,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水体、土壤、空气环境质量持续优化,垃圾分类率先在全国实施;生态产业发展已见成效,循环经济日趋成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休闲场馆功能不断提升。华东师范大学崇明生态研究院方面20日透露,以后计划每两年出一本绿皮书,对崇明生态建设进行持续跟踪研究。 

不就崇明论崇明、不就生态论生态,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孙真荣对记者介绍,绿皮书把崇明放到更大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研判崇明生态岛建设如何为国家同类型地区发展提供引领、示范、带动和支撑作用;并提出科学统筹生态保护与民众生活、经济生产的思路。 

主编孙斌栋教授介绍,绿皮书共含19章,涵盖了崇明生态岛的生态、生产、生活三个维度,涉及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健康岛等生活空间优化,产业、就业、乡村振兴等。 

孙真荣表示,绿皮书是新时期华东师范大学与崇明岛在科技创新、生态建设、产学研转化、教育提升、人才交流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的硕果,是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幸福之花发展战略在崇明的绽放。 

处理好生态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处理好当下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生态保护区与开发建设区的空间关系是这份“体检报告”给崇明未来发展提出的“建议”。孙斌栋教授指出,生态是崇明发展建设的绿色根基。崇明生态岛建设需统筹谋划全岛的空间功能格局,规范生态保育和经济发展、生活居住的空间秩序,生产、生活、生态共同进步。绿皮书指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既不可为了短期经济发展利益,保不住这一块绿水青山,更不可为了远景的发展规划,止步当前。

绿皮书还开出了“药方”,后疫情时代,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依托生态环境优势,集聚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和创新人才,打造以现代生物技术、生态技术、农业技术、清洁技术和循环技术研发为核心的研发教育高地;同时,利用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资源和良好自然环境优势,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业和健康养老产业,建设高品质的休闲健康基地。 

绿皮书强调,崇明要守住生态底线,制定产业发展负面清单,要采取最严苛的环保评价标准,制定最严苛的“一票否决”式负面清单,建立最全面的环境保护预警机制,划清环境生态红线、资源消耗上限和环境质量底线。 

交通建设先行是突破制约崇明发展的最大瓶颈。绿皮书指出,不利的交通区位一直是制约崇明发展的最大瓶颈,要积极通过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和交通可达性的提高来弥补这一缺陷。绿皮书还要求崇明优化营商环境,吸引研发机构和科创企业入驻,培育建设创新岛和创业岛,成为长三角创新创业的热土。(完)